苏轼的琴诗意思是什么
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短短二十八个字,两个假设,两个反问,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。这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《琴诗》,又名《题沈君琴》。有人说,这首诗通过所咏之物,赞扬了沈君炉火纯青的琴艺。有人说,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。也有人说这首诗蕴有很深的禅意。
苏轼画像
从借物咏人这方面来说,单单孤零零的琴弦是不能自动发出声音的,而空空的双手同样无法从指间流淌出旋律,只有用手指拨动琴弦才能发出声音。这样说来,谁都可以弹琴,但是因心情和思想的不同,每个人弹奏出的音色也不尽相同。只有佳琴和高超的琴艺同时存在,才能弹奏出美妙的琴声。
苏轼不仅是文学家,同时还是书画家,美食家。所以,他的诗词以豪放为主,风格多变,内容广泛,取材多样,形式灵活。这首诗里,苏轼辩证地讨论了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之间的关系。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方面的问题,从中可以看出苏轼深刻的辩证思考过程。它揭示出了任何事物的产生都需要主观和客观有机的结合。
《楞严经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譬如琴瑟、箜篌、琵琶,虽有妙音,若无妙指,终不能发。”这段话和苏轼的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,或者说,苏轼的诗将禅意更浅显地表达出来了。佛教认为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,事物和事物之间因为建立了联系,才得以存在。
苏东坡焚房契主要内容是什么
现在的人为了一套房子而奋斗一生,“居长安大不易”,这句话在一千年前的北宋也是一样的,即便是像苏东坡这样做了一辈子官的人,想买一所宅院也是很不容易。何况他为人豪爽,得到的俸禄总是辄手就花光了,他又为官清廉,所以做了多年的官,苏东坡还是没多少积蓄,竟然大半辈子都是租房住。
苏东坡画像
后来他被贬谪到遥远的儋州,想到这一辈子漂泊不定,也该买个房子了,于是就在大赦之后,在朋友的推荐下,拿出他毕生的积蓄买了一所宅院,虽然这所房子很有些年头了,是个破败的二手房,不过苏东坡还是很满意的,因为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所了,不用在漂泊了。所以就特意挑选了好日子高高兴兴的搬进去,晚上还兴致勃勃地跟朋友一起在村中散步。
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与朋友交谈的时候,突然传来一阵哭声,他俩走进一看才发现有一老妇人在哭泣,苏东坡关切地询问老人为什么痛哭,老人说是因为她儿子不争气,输了钱,把她们家一所百年的祖宅都卖了,因而痛哭。苏东坡询问得知老妇人卖的房子正是自己所买的房子,于是安慰老人说不用担心,你家的房子就是被我买了,我这就叫人把卖房的房契烧了,老妇人很是感激。不仅如此,第二天苏东坡还让老妇人的儿子把他母亲接回了他们原来的房子,这事传为美谈,后来苏东坡也没有要回卖房的钱,他心胸宽广,并不在意。
苏轼的六国论写了什么
这是一篇政论古文。作者主要从六国和秦国存亡的对比,来说明国家礼待士的经济作用,认为国家实行供养人才的政策,就算国君统治失去德行,国家也未必马上灭亡,因为那些想要叛乱的人们失去了能够带领他们反抗的人才。
六国论原文
苏轼先从秦国的兴起写起,他指出秦国原先是商朝时代的臣子,被驱逐到了偏远之地建立国家。因此秦国从建国开始就是自强不息,不断征战四周以求国家的扩大。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力强大,然而苏轼认为秦王并没有真正的体察到先代兴亡本质。苏轼分析了周朝衰亡的历史必然,六国纷争而人心都渴盼着安定。